
运行管理
一、现场运行规程未纳入反事故技术措施的要求
查评中发现许多引进机组的现场运行规程主要是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运行手册等资料编订的,对于部颁典型运行规程和针对事故教训总结制订的反事故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求订入现场运行规程。部颁《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第17条规定:“现场运行规程应根据法规、典型技术规程、反事故技术措施和设备制造说明等制订。”引进机组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特点,但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还是一致的,部颁反事故技术措施是总结多次事故教训制订的。其中也包括引进机组的事故教训和国外的经验,对防止各类事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建议电厂组织专业人员对照部颁典型规程和反事故技术措施对本厂现场运行规程进行一次检查修订,把部颁典型规程和反事故技术措施的要求纳入本厂现场运行规程。特别是有关事故判断、处理的规定,对制造厂没有明确规定的,应按部颁反事故技术措施的有关数据加以规定。
二、现场运行规程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现场运行规程是进行各项运行工作的依据和准绳,运行中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应由值班运行人员根据现场运行规程的规定进行判断处理,但查评中发现有的电厂机组主蒸温度超过规程规定的极限值,本应按运行规程规定立即打闸停机,但实际执行时还须请示值长甚至请示厂领导同意后才能打闸停机。事故教训表明这样做将导致设备扩大损坏,造成重大损失。比如运行中发生主蒸汽带水进入汽轮机时,若再请示领导同意,将使机组造成严重损坏。查评中发现有的电厂对主蒸温度超过规程规定极限,值班人员未按规程规定打闸停机的,电厂领导按事故调查规程规定认定为事故,并追究有关运行值班人员未按运行规程规定进行处理的责任,从而推动了现场运行规程在该厂的认真执行。为此建议电厂把按现场运行规程规定进行事故处理的停机权交给现场值班人员,在设备异常运行或发生故障达到现场运行规程规定的停机条件时,由现场值班人员根据现场运行规程的规定进行判断处理,而不需层层请示汇报、贻误处理事故的时机。此外,各级领导人员(包括主管运行的领导以及审查、批准现场运行规程的领导)都要带头执行现场运行规程,为值班运行人员做出表率,领导若要修改现场运行规程中的某些规定时,应有科学根据,并应履行修改程序,不可以言代法,随意修改而降低现场运行规程的严肃性。比如机组上下缸温差不具备启动条件,领导不要临时改动上下缸温差的规定,强行决定启动机组,以免发生设备严重损坏事故。
三、运行值班人员的技术素质有待全面提高
查评中在现场抽问部分运行值班人员,发现有些值班人员对一些主要运行数据如临界转速、正常情走时间、正常盘车电流,以及机组原始偏心值等掌握不确切;有的运行人员监视屏幕较多,对有关记录表计所记录的内容不够熟悉,例如对轴承钨金温度的记录曲线中哪条曲线对应哪一轴承末能准确回答,对指示温度超过报警限值未报警的,也没有作为异常对待。这种状况不利于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建议对值班运行人员加强培训,使他们熟练地掌握有关设备运行的基础技术数据,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熟悉设备、系统、表计、保护、自动装置以及相互间关系的水平;提高对各类故障的判断、处理水平,了解不按各类故障处理规定进行故障处理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等等。以便在控制系统、保护自动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时,值班运行人员能正确判断,及时正确处理,不使异常或故障进一步扩大。
四、尚未建立完整的超温记录
国产机组以及引进机组按制造厂的说明,对主蒸汽、再热蒸汽温度允许的超限值,再热蒸汽两侧温差,主、再蒸汽温差等分档次作了明确规定,并且规定每次温度超限不允许超过多少分钟,一年内累计不允许超过多少小时等等。这些规定虽计入了现场运行规程,但查评中发现许多机组未建立超温记录簿,这就难以执行以上规定了。这种状况对防止机组超温引起故障和防止影响机组寿命是不利的。建议每台机组建立专用的超温记录簿,由运行值班人员将每次超温的起止时间、超温的幅度,以及再热汽两侧温差,主、再蒸汽温差超限的起止时间和幅度记入超温记录簿,以便有关专业人员统计分析超温的次数、幅度情况和发生超温的频率,分析超温的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同时还可以据以统计全年累计超温时间,为开展机组寿命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数据。
